BOB半岛入口
参加过高考的同学肯定都对密封这两个字不陌生,它是一种为避免作弊而产生的,
同为选拔人才的考试,古代的科举制和现代的高考有许多相似之处,也有许多不同之处。可以说,现代的高考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启发于古代的科举制度,且是建立在科举制被废除的基础上,通过一次次的改革所形成的,由国家所统一举办的,高等学校招手、录取新生的政策、条件、办法等的总称。
在现代高考当中,这个慢慢的变成了高考固有流程的考卷密封步骤,其由来,正是来自于宋朝对科举制的改良。
据《中国科举考试制度》的记载,科举制创立于隋而确立于唐,完备于宋,随后则一直延续到元、明、清三朝。
在中国浩瀚的历史上绵延了一千三百多年,是一种由朝廷开设科目,士人可以自由报考,主要以考试成绩决定取舍的选拔官员制度。
通过将自由报考,和主要由考试成绩来选拔,作为科举制的评判标准后,科举制的创始时间就能被明确的定位到隋朝。隋朝年间正式废除了九品中正制,而这极大的提升了考试成绩在人才选举中的重要性,使得人才选拔不再像过去的察举制一样,以举荐作为人才的主要评判标准。
隋朝年间萌芽的科举制在唐朝得到了确立。据《唐摭言》记载,在公元六二一年(武德四年)四月一日,大赦各州的学士和白丁。有明经及秀才、俊士、进士等在州县考试合格后,可以入贡朝廷。
而在朝廷尚书省考试合格后,才能正式被录用成为官员。武德是唐高祖李渊使用的年号,所以通过这则记载就能得出科举制最晚在武德四年就得到了确立。
在科举制之前,我国选拔人才主要使用的是世卿世禄制和察举制,前者主要在夏、商、周实行,是一种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来决定官职大小,爵位继承的选拔制度,而后者主要在两汉时期实行,是一种主要是依靠官员举荐来选拔人才的制度。
比起科举制来说,这两种制度都存在着非常大的隐患,都极易因为关系而将大量德行、能力不一定好,但一定和朝中某些官员有关系的人选拔入朝廷。
无论是哪个朝代都需要一种能够为朝廷,或者说中央选拔人才的选举制度。科举制是一项真正具有才能选拔作用的,考生具有较大的自主选择权,以考试成绩作为主要评选标准的制度。
对比世卿世禄制和察举制,科举制能够最大限度上的防止结党营私、贪污舞弊事件发生,为考生营造一个相对公平、和谐的考试氛围和考取渠道。而这,恰恰和当代的高考有异曲同工之处。
同为人才选拔的制度,当代高考为避免舞弊,采用了包括屏蔽器、电子摄像头等在内的很多方法,对应到古代,科举制势必也会采取一些古代所能想到的,有效针对舞弊的办法。
唐朝时期的某些时候,实行一种针对考官亲戚专门开设的别试,通过另设考场来将考官与他的亲戚隔开。这样一来能避免瓜田李下之嫌,二来也能有很大效果预防考官帮助亲属作弊这种情况。
为避免有人事先约定好在考场上作弊,唐朝的科举制考试还要求所有应试人员都要按榜就坐,坐下后不得更换位置。
可以说,为了防范作弊,统治者和朝廷官员想尽了办法,在所有办法当中,与今天的密封卷有着紧密关联的就是启蒙于唐朝的封弥制度。
封弥是一种通过将试卷上的姓名、年甲、三代、乡贯等都密封或去掉的办法来防止考官在评判考卷的时候作弊的制度。
封弥在唐朝的时候时有时无,且基本都不在科举当中使用,等好不容易在贡举中实行了后,没多久就被废除,直到宋朝才得到正式的确立与完善。
宋朝将许多在唐朝只是进行了初步尝试的防舞弊手段全都进行了确立与完善。对于封弥来说,宋朝将这一制度明确设立在殿试、省试和解试当中。
据《亲试进士条制》记载,考试的举人上交完试卷后,内臣先将其交给编排官去掉举人卷首的姓名的信息,也就是现在我们高考时填写在密封线内的信息,接着编排官会用由一定规律得出字号来代表考卷。
随后为了防止考官可以依据卷上字迹辨认,又进而在封弥的基础上完善出誊录的制度,通过将考卷上的内容重新誊录一边来避免通过字迹辨认而作弊的情况。
现代高考所实行的,通过封住密封线内的信息来防止作弊的方法,正是来源于宋朝所正式确立和完善的封弥制度。
通过比对历朝历代所实施的人才选拔制度不难发现,只有科举制才是真正以成绩来作为主要评判标准的人才选拔制度,而这和当今通过高考成绩来选拔人才的高考制度是一样的。
在最根本的选举方式一样的情况下,科举制和高考有着许多的相似性,比如说两者都会由全国统一举办,都由国家组织人手对考试的时间、地点和内容做统一的规划。
并且都会通过包括封弥(密封线)、锁院(警戒线)、按榜就坐(根据座次表就坐)、考官监考等方法来尽可能的保证考试过程的公平性,确保人才选拔过程的合理合法性。
据《考试文化研究》记载,新中国成立后,于1952年建立了统一高考制度。从公元1905年废除科举制,到1952年建立统一的高考制度,前后相差47年。换句话说,当战乱稍停,当国家整体开始处于一个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的状态的时候,人才选拔就成为了当下最重要的事情。
《中国科举考试制度》有言,中国科举制度,在考试方法方面日臻完备,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体现了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用的精神,因而对近代的文官考试制度起有借鉴的作用。
虽然明面上说各国的考试制度,都是借鉴自英国于1855年开始的文官考试制度 ,但从根本上看,英国的考试制度实际上也是依照我国的科举制而设立的。
因此,科举制对于当代高考有着非常大的意义与影响,从某一些程度上说,当代高考脱胎于科举制,并通过科举制在历史上实行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弊端,结合中国当下的真实的情况,逐步通过改革的方式对自身予以完善。
因为现代高考与科举制的关系,所以高考中所实行的绝大部分制度规则都来自于封建社会的科举制。人们通过对科举制相关历史资料的查阅和整理,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后,通过一定的改良将其融入到高考制度当中,进而形成了高考中的包括密封线、警戒线等在内的制度。
现在高考时,在考生交卷之后,考官会立刻用线将密封卷内的内容封死,以此来防止作弊。这种手法往前追溯,能够最终靠史料记载,和科举制的发展历史推导出,最早就是确立于宋朝,即宋朝的封弥制度。
《宋史》有记载,所有的试卷都要封印院糊名后才能送到知举官(考官)处评定高下,评定后再将考卷密封送到复考所,全部考核完后再进行综合评定。
这种全程将考卷封锁并予以严密保护的手法,和当代高考是几乎完全一样的。只不过现在的高考有许多高科技能够从旁辅助,使得这些制度能更好的实施,落到实处。而宋代大多只能靠制度法令的约束和人的自觉。
无论是从科举制和高考的相似处上看,还是从科举制和高考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上看,亦或是通过追溯密封制度在科考中的成立时间来看,都能明确得出,高考考卷密封制度,即通过密封线来将考生信息封锁,依次防止作弊的方法,是来源于宋朝对科举制的改良与完善。
科举制成立于隋朝,发扬于唐朝,在宋朝的得到大量的完善后,成功延续到元明清。
纵观整个科举制的发展史,宋朝对科举制的改良与完善最为繁多,不仅将唐朝为避免考试作弊所做的尝试全部变成制度,加以完善后落到实处,还将考试的整一个流程,以及考试科目的具体制定都加以规范化,系统化。
因此,在宋朝的科举制度中,能看到许多当代高考制度的影子,比如考试开始立即封锁考院,比如除非试卷彻底评定完成,否则考官不得私下回家,防止泄题等舞弊行为,又比如通过现代科技将制度更好的予以完善的封弥制度,通过将考生信息封死的方式来最大限度的防止徇私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