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半岛入口
高级工程师,40年来始终奋战在即发集团技术创新一线,从事纺织染整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工作,为公司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先后荣获“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中国纺织大工匠”“山东省评审颁发类高层次人才(惠才卡)”“中国针织行业协会优秀设计研发人员”“山东省轻工系统有突出青年专家”“山东省优秀工程师”“山东省织服装行业杰出科学技术创新人物”等荣誉称号。
2014年,该同志开始负责超临界二氧化碳无水染色产业化技术的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应用工作。作为技术负责人,先后承担了青岛市纺织产业清洁生产智库联合基金、山东省重大科学技术创新工程、青岛市重点研发计划等重点项目。经过万余次的周期性研究试验,解决了工艺、装备、关键装置、染料等多项关键技术难题,创新优化了生产工艺,发明了染料溶解控制技术、二氧化碳均匀分布技术、二氧化碳分离回收再利用技术,研制了全密封磁力阀门、全密封纱管等关健装置。作为第一发明人申请专利40余项,建设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无水染色小试、中试和产业化示范线小时以内,彻底打通了该技术的产业化工艺路线。经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组织专家鉴定:总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基于项目成果,作为第一完成人,王健先后荣获“山东省纺织服装行业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成果转化贡献奖”“山东省职工创新创效竞赛二等奖”“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一等奖”“ITMF(国际纺织联合会可持续发展与创新奖)”等;项目受到了中国工程院凌文、俞建勇、王玉忠等多位院士的高度肯定,并代表青岛参加国家“十三五”科学技术创新成就展和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榜2020年度“科创中国”先导技术榜单。
超临界二氧化碳无水染色技术以超临界态二氧化碳为介质,整个染色过程不用水、不用化学助剂、无污水排放、二氧化碳可重复利用,具有非常明显的减碳效益,完全解决了传统水染的高耗水、高污染和高能耗问题。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对推动我们国家纺织工业绿色低碳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宫升云,即发集团有限公司纬编工、技师,在平凡的岗位上工作了25年,一直恪守“执着”“专注”的工匠精神。
1999年,年仅19岁的宫升云从青岛纺织工业学校毕业后,回到家乡即墨进入即发集团,成为一名普通的纬编工。在他心中总坚守一种信念——“即使做一颗螺丝钉也要做到最好”。从学徒工开始,宫升云就苦练基本功,上班时虚心地向老师傅请教,下班后仍仔细推敲琢磨,一步一个脚印练就出过人技艺。
他矫健的身影每天穿梭在机台前,在步履丈量间展示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找坏针”是纬编工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宫升云游刃有余的一项“绝活儿”。两米宽的布面上,2640根针同时工作,超人天赋+勤学苦练,练就了宫升云的“火眼金睛”和“顺风耳”。通过查看布面和聆听织机声音,他就可以及时有效地发现瑕疵,在极短的时间内把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的机针挑选出来并给予更换。同时,宫升云还练出了凭“手感摸针”的绝活,不一样的规格的机针大同小异,仅仅有零点几毫米的细微差距,在他的手里都变得准确无误。另外,在处理大圆机“掉布”时,一般纬编工都是用毛刷刷织针的针舌,以使针舌重新光滑能勾住纱线。宫升云发明了“宫升云挂布法”,用一条包装带,穿进一排针的针舌处,来回拉扯进行清刷,避免了费时费力去刷每根织针,工作效率和成品率获得了大幅度提升,将简单的工作做到了极致。
凭借出色的技能,他多次代表公司参加全省乃至全国纬编工技能比赛,在2022“元首杯”山东省纺织服装行业纬编工职业技能竞赛暨全国选拔赛中,荣获总成绩第一名,被授予“个人优胜奖”称号;在2022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全国纺织行业“日发杯”纬编工职业技能竞赛中,荣获全国总决赛总成绩第一名,被授予“全国纺织行业技术能手”“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2023年又获得“最美纺织工”、“山东省新时代岗位建功劳动竞赛标兵个人”等荣誉称号。
在日常工作中,宫升云将自己所积累的技艺和工作经验丝毫没有保留的传授给同事,通过反复解说、反复操作演示,为公司培训职工200余名。他们当中很多都已成为公司的骨干力量。同时,他还积极主动向公司建言献策,提出合理化建议,参与公司的小改小革。在车间生产移圈机品种革新中,经过他改造的设备生产效率提高30%,平车周期由原来的40天延长到现在的60天。这一项项创新和成绩,让他获得车间同事的一直好评,也成为广大员工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