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半岛入口
从上至下分别为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老唱片《玉堂春》的版税清单,以及音乐家黎锦光和作曲家陈歌辛、姚敏的薪酬单。
1937年,上海英商电器音乐实业有限公司与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签订的合同。
记者前天刚走进中国唱片上海公司的大门,耳边便传来手摇式唱机中梅兰芳与杨小楼《霸王别姬》的唱腔。民国二十年的声音仿若穿越时空而来,老唱片的杂质与空气碰撞出沙砾般粗糙的窸窸窣窣声,听者却如同被卷入被遗忘时光的洪流,不知今夕何夕。末了,摇唱机的老工程师喜笑颜开,得意地说:“嗯,声音还不错呢。”
中国唱片总公司一年多前启动的“中华老唱片保护工程”,也是“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重点项目之一。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调查、挖掘和分类,一批历经时间洗礼、曾一度被人遗忘的“中国好声音”即将“重见天日”。这些资料无论是硬件技术、声音内容抑或唱片附带的文献档案,都可谓中国唱片发展史的最佳见证。
包括《义勇军进行曲》首次录音、梅兰芳早期录音资料、“金嗓子”周璇供职于百代公司时期的薪酬单等此次老唱片保护工程中发现的部分历史资料及整理成果,将在今日起至4月14日举行的第21届上海国际高级HIFI演示会(SIAV)上亮相。
中唱公司的资料库拥有20世纪初中国发展唱片工业以来的绝大多数唱片模版,一个世纪以来累存的逾13万面唱片模版及其他录音模版中有10万余面在上海。而1949年以前的4万余面唱片模版,均是极其珍贵的孤品典藏。
“理论上唱片的保存对于光线、温度、湿度都是有要求的,但实际上过去从未做到过。”中唱公司原副总编辑陈建平和记者说,除了将它们一个个装在铁皮箱子里,其他条件都没法达到。七八十年来部分唱片遗失、损坏,但大部分保存了下来。
不过,中唱的工作人员也坦言,由于并没有一本详细的关于中唱版库应有资料的具体目录,所以具体遗失了哪些宝贝,现在也无从得知了。
此次“中华老唱片保护”的计划是要将中唱上海公司版库中的10万余张唱片模版全部修复。通俗说,就是“把这些模版里的声音都弄出来,数字化”。
老唱片修复的工序大致上可以分为四步:首先是疏通唱片的纹路,用竹针沾上绿色的专用抛光膏将唱片纹理间的异物剔除,保证唱片在播放时唱针不会因为触碰到异物而跳针;第二步是用超声波加去离子水清洗掉模版上长年累月生出的霉点、锈斑,去离子水能确保不在唱片上留下水印;这两个步骤之后,模版被送到编辑室转录,目前分粗纹唱片、密纹单声道和密纹立体声三个分类在三个房间分别进行,在此过程中一起进行曲目的切分、编辑,以及归档传入数据库;最后,唱片模版将被装入含有除氧剂和氧化试剂的真空袋中密封,经过这样处理的唱片模版理论上可以永久保存。
记者采访时,粗纹唱片的转录室中正在转制的是一张梅兰芳上世纪30年代的唱片,声音听上去并不十分清晰,刺耳的杂音时常伴随,原唱者的声音也有些走样。工程师和记者说,保护工程的第一阶段是将声音导出、数字化,下一阶段还将通过后期编辑将声音还原,并将其处理干净。
修复唱片模版的工程师和记者说,眼下的困难在于,许多金属的腐蚀过于严重,很难清理。
另外,唱片声音最初被刻录在蜡盘上,经由三次复制到不一样的材质的模版后最终灌录成黑胶唱片。因此,第一次复制的被称为头版,第二次被称为二版。而此次有许多唱片遗失了“二版”只剩“头版”,但由于现在没有从头版转录声音的设备,因此下一步要根据当时唱片的工艺,重新制造出能够复刻“二版”的机械设备,再从新造的“二版”中将声音翻新出来。但这个想法目前还只是计划,具体实施中将遇到的困难还不得而知。
老唱片转化为数字之后,观众是否有机会听到这些时光沉淀下的好声音?中唱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说,除了目前正在酝酿出版一套“中华老唱片典藏系列”之外,对于这批老唱片母版资源的开发利用,公司做了如下规划:建立中国音乐录音数据库和中国戏曲录音数据库,并对应数据库开发数字音乐数据的计算机管理和检索系统,基于上述平台和检索系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更加便捷实效的版权交易;在建立版库数字化工程的同时,开发国家音乐版源数据库数字存储、检索系统和防非法复录系统。目前中唱旗下的“卓声网”也已经酝酿上线。
中国唱片总公司总经理周建潮将这项工程视为一项传统工业的“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是第一步,是基础。在新媒体时代,老唱片也要适应潮流寻找自我的生存方式。”周建潮说,修复老唱片是一个开始,之后的传播和传承还在不断地探索,在互联网领域中希望这些“好声音”能够再度获得生命力,为中唱寻找到适合的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