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半岛入口
1、账上货币资金1600多亿,资产负债率60%多一点,负债也不高,资金相当充裕。
3、经营性净现金流600多亿,净利润300多亿,经营性净现金流是净利润的2倍,利润有资金的充分支撑。
4、美的公司公布的高管列表人数22人,配置齐全、各司其职、分工明确,值得很多上市公司学习。
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编辑出身,在美的工作了32年一步步成为美的董事长,这类晋升经历在上市公司中并不常见。
方洪波目前年薪为1354万元,且持有美的集团股票1.17亿股,2025年1月6日美的集团股价为75.68元,其身价高达近百亿。
何享健,男,汉族,1942年出生于广东顺德。党员,企业家、美的集团创始人。
做个普通工人吗?何享健不甘心,他又去尝试了出纳、公社干部,一直“折腾到机会出现。
何享健凑了 5000 元,召集 23 名村民一块创办“北滘街道塑料生产组”,唯一的产品就是塑料瓶,用的还是可怜巴巴的手动注塑器,连厂房都没有。
何享健脑子里总是在琢磨很多念头,后来生产过很多东西,玻璃瓶、塑料盖、橡胶配件、甚至发电机,什么赚钱生产什么。
当时汽车配件大多数都要进口,价格很贵,北滘镇生产组加工的配件虽然在质量上还有差距但因为便宜,很快就实现了国产替代。
何享健在这个小作坊一做就是十几年,只要市场上啥东西好卖,他们就生产什么,在此期间,何享健为了销售货物,经常风餐露宿。但这个小作坊依旧没能给他带来多大的收益。
何享健考察了一下市场,发现在进口家电里,电风扇可能是当时条件下唯一能够国产的产品电风扇没有太高技术上的含金量,核心就是一个电机加上几个风叶。
“白天不行就晚上,晚上不行就周末!“50元不行,就100!200元不行,我们待遇也能涨到 500!工程师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工程师不去,他就不走。最终工程师被何享健打动,答应每周日去顺德帮忙。
1980 年,这位“星期天工程师”的帮助让何享健造出自己第一台40厘米台扇。
1981年,顺德县美的风扇厂成立,“美的”商标正式注册使用。“美的”诞生。
何享健没有沾沾自喜,始终在寻求新的突破,想要制造出质量和效果更好的风扇。
为此,何享健投入了许多人力物力,技术人员也攻克了许多困难,终于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工厂生产出了性能更好的鸿运扇。
何享健是一个对商机把握非常敏锐的人,他总能抓住那个时代急需的产品。当时,松下、三洋等进口空调陆续进入中国市场,但价格高昂,国产化的制胜武器就是便宜。
1988年,美的集团成为广东第一个有自主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年出售的收益突破一亿元大关。
被广东省政府定为全省首批内部股份制改造企业试点单位之一,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方洪波的爷爷年轻时教过书,是一位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尤其在书法上有着非常高的造诣。为顺应时代的洪流,从安徽跑到西北。
方洪波的父亲在五零年代的工农兵大学时期,考上了一所师范院校。毕业后当上了老师,成为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一员。
那个年代的双职工家庭,尤其是老师、医生这样的情形,夫妻俩一边带孩子一边工作根本没办法实现。
1981年,因为各科学习成绩过分突出,刚刚读完初二,方洪波就享受学校的跳级待遇,直升高中。
1983年,这一年,方洪波刚满16周岁,敲开了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的大门,成为当年华东师大年龄最小的少年大学生,也是他幼年成长的村子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人。
彼时,中国文化圈里的朦胧诗派正方兴未艾,一大批相关诗人以崛起为名,创作出了大量既前卫又深刻的优秀作品。
1986年,本科毕业前夕,已经修炼成标准文艺青年的方洪波,读到了前辈兼师姐、作家戴厚英的小说名作《人啊人》。
小说中,三个主人公何荆夫、孙悦、赵振环之间,因时代的沙尘与风暴,和个人性格使然而发生的曲折故事,使年仅 19 岁的方洪波大为震撼,第一次深刻地理解了两句话:
方洪波希望自己能像书中的主人公何荆夫那样,认真纯粹,永远能与生活打成一片,同时也能积极向上,除旧布新,寻找自我人生的天地。
1987年夏,在绿皮火车上连续颠簸数日后,方洪波终于在湖北十堰的一座大山下,见到了自己的第一个工作地: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
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史称“二汽”,始建于1969年,基本的产品有两样:东风牌汽车和富康牌轿车,后来又开发了“爱丽舍”系列。
从地理位置上看,这家国有企业,当时位于湖北、重庆、陕西、河南四省的交界处,但只有一条铁路和公路通往外界。
因此,下了火车进了企业后,方洪波像一只待飞的小鸟,屁颠屁颠地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岗位:二汽内刊《东风汽车报》编辑。
作为企业内刊编辑,方洪波的职责,是用文字记录企业未来的发展,采写车间工作事迹,讲企业故事。
原本渴望投入工作一线,将自己锻炼成个人物,没想到骨感的现实,却让他成为了汽车制造厂的一块边角料。
正是这份报纸,给他25岁的人生带来了逆天改命的气息,这份报纸,就是1992年3月26日的《深圳特区报》。
在这份报纸上,时任报社副总编的陈锡添,撰写了自己的纪实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
文中的那一句“你们要搞快点”,像一束燎原的火苗,迅速点燃了他内心闯荡广州的熊熊烈火。
辞掉二汽的“铁饭碗”之后,他花了5块钱,买了一张通往广州的火车票,冲向了广州。
他的企业,在彼时的年轻人心中,俨然已是成功大企业的代名词,无数人心向往之。
凭借自己的名校本科学历,和国营大厂5年的工作经历:成功地被当地最大的乡镇企业--美的录用。
正式报到后,方洪波进入美的总裁办下属的《美的报》负责采编工作,月薪430元。
兜兜转转,又来到了企业,又做上了内刊编辑,但此时,方洪波的内心已经截然不同了。
虽然体量仍是乡镇企业,但彼时的美的,在创始人何享健的领导下,慢慢的变成了中国最早出口创汇的家电名企了。
他一改在二汽时的消沉,积极地在《美的报》的内容采编上,做起了细致的大文章。
方洪波采写的纪实通讯《美的舰长何享健》,被刊登在了南方日报的头版头条上。
很快,作者方洪波便引起了老板何享健的注意,事情过去不久,何享健便找到了当时正在帮别人起草讲话稿的方洪波,并提拔他到总裁办秘书科做副科长。
向上管理老板的机要事务,向下管理科里的从属工作人员,中间管理自己的业务能力。
三驱并行的新工作,给方洪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给他带来不曾想过的机遇。
方洪波在巡查时完成了一件事:将自己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做成数据周详的总结分析,汇报给何享健。
何享健本人文化程度不高,创业发家之后,为了守业,他开始慢慢地构建自己的用人哲学。
为了试试这个大城市名校毕业生的真实才干,何享健把方洪波带在了身边做观察。
这一次,在巡查结束的归途中,何享健突然直接点名,让方洪波去接任公司总部广告部经理的职位。
方洪波拿出了拼命三郎的狠人精神:白天上班,晚上玩命钻研广告和市场营销业务。
1995年底,一番刻苦认真的学习之后,方洪波在广告部小试牛刀,组织策划与当红明星巩俐的第一次广告合作。
一告经电视播出后,公司产品在南方市场一炮而红,销量直线万多名员工,每个部门的每个决策最后都会被汇总到何享健面前。
由于管理团队多为初期创业的老人,大家文化水平不高、市场洞察能力欠缺的短板逐渐出现。
1996年底,同行中,已经升任公司销售部副总的铁娘子董明珠,带领她的 23 个骨干精英,大战全国上千家空调企业。
为了保住商品市场份额,何享健力排众议,大胆启用方洪波主管公司的全部空调销售业务。
深谙破局关键的方洪波,取经董明珠的做法,带着骨干,背着产品样机,悄悄坐着绿皮火车,踏上了新征途。
1997 年同时,何享健引进事业部制,对美的进行改造,何享健想到自己在欧美看到的百年品牌。
把宝都押在自己身上是不可取的,美的需要更多“何享健”,也即更强的团队和更合理的分工。
这件事当然引起了许多人的指责,不过这批元老都是陪着何享健一路走过来的,学历也不高根本不懂得如何管理企业,何享健明白劝退老员工,换上新鲜血液是当下必须要做的事情。
由事业部负责生产制造及销售,带领企业开始走向股东、董事会、经营团队“三权分立”的经营模式。为集团“二次创业”奠定坚实基础。
方洪波这边,开拓新的市场整整一年以后,交上了答卷:空调当年销量达到 90 万台,增速 200%,出售的收益超过 50 亿元。
方洪波借此一战,实现双赢:取得老板何享健发自心底的信任;再次完成自我迭代,成长为可统领企业迎战的中流砥柱。
1999年,何享健在全集团范围内推行员工持股制,促使产权和分配机制改革,使员工和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随后,美的实行股东、董事会、经营团队分设的经营模式。
2001年,方洪波完成空调内销任务 220 万台,实现出售的收益近 200亿,年底他被提拔为空调事业部集团副总裁。
2001年,何享健推动管理层回购(MBO)计划,完成了公司高层经理人股权收购,加强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2001年11月10日,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次部长级别的会议在多哈作出决定,接纳中国加入 WTO,中国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2004年,推动美的收购“云南客车厂“云南航天神州汽车有限公司和“湖南省三湘客车集团有限公司”,计划投资造车,但以失败告终;
11月,收购荣事达 50.5%的股权,冰箱产能得到扩张,同时进入洗衣机行业;
中国加入 WTO 以后,很多在 80-90年代风光无限的国产家电品牌被进口品牌打得奄奄一息,趁着资产便宜,美的开始大量并购国内企业。
何享健正是看到,这一些品牌跟美的现有产品存在互补性,收购可以迅速占有销售渠道,美的有质量管控经验,一进入渠道很容易体现竞争力。
2007年,为留住方洪波这个难得的帅才,精明老辣的何享健,深思熟虑之后使出了绝招。
将集团公司旗下16%的集团股,转让给方洪波带领的管理团队,使之从打工人直接晋升为事实上的事业合伙人:
何享健着手退居幕后,辞去美的电器董事局主席及董事职务,将核心业务交给了职业经理人方洪波。
同时引入融睿投资与鼎晖投资,形成创始人股东、投资人等多方股东共同持股的多元化股权结构。
二是,入职20年,时年45岁的方洪波成为他的接班人。方洪波正式接任董事长一职,直接掌管公司。
2023年5月21日,何享健发起“何享健科学基金”,号召年轻人努力参与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变革创新。
在用人方面,何享健绝对不搞企业家族制,他的太太与儿子都不进入高级决策层,何享健一直在推进集团管控模式的转变,通过企业所有权、经营权、监督权三权分立来实现美的的规范治理。
美的在公司治理、企业管控、三权分立和集权、分权体系的基础上形成职业化管理的基本模式,在集权和放权之间平衡完善。
他曾说最大的成就是发现方洪波。宁可放弃 100万的利润,也不放弃一个对企业有用的人才。
美的依靠放权机制、培养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等,培养职业经理人,只要符合美的需要的人才,不分国籍,不论出身,不论是否“空降兵”,何享健都会顶住压力给他机会、平台。
在中国优秀的企业家里面,为什么我最推崇的是何享健?我认为何享健是一位真正的“伟大而平凡的造钟者”。何享健是一位发自内心且真正的低调务实的伟大企业家,在我们的交往中,他对我一生影响最大的一句话是:人生要干一件伟大的事,但要过平凡人的生活。一个人只有干伟大的事才有成就感,但只有过老百姓的平凡生活才有幸福感,而且他认为人生要争取过野外生活,不能过动物园的生活,人出了名变成明星,就变成动物园的动物。动物园的动物是经不起风浪而鲜有幸福感的。所以,我认为何享健在中国企业家里,一是伟大而平凡,二是在中国企业家里面他是一位真正的造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