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半岛入口

贵州军阀王家烈一心防备长征红军和何应钦最后却被薛岳出手夺权

时间: 2024-12-19 17:22:46 |   作者: 汽车遥控按钮系列

  1935年初的贵州,正值寒冬,却暗潮涌动。当时的贵州军阀王家烈,正为两件大事忧心忡忡:一是长征红军即将进入贵州境内,二是何应钦派其胞弟何辑五出任贵州省民政厅长。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这场错综复杂的军阀角力中,最后给王家烈致命一击的,却是那个曾经语重心长提醒他"要提防何应钦"的薛岳。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薛岳从一个"好心人"变成了王家烈的掘墓人?为何王家烈在防备红军和何应钦的同时,却对薛岳毫无戒心?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权力博弈?

  世人皆知贵州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却不知这片土地上演过怎样的权力更迭大戏。1912年,随着清朝覆灭,贵州这片山川秀丽的土地上迎来了一场又一场的军阀争斗。

  从1916年开始,贵州就陷入了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当时的滇军统帅唐继尧率先打开了这场混战的序幕,他麾下大将刘显世趁机占据贵阳,自封为都督。谁知刘显世刚坐稳军政大权,就遭到了手下将领王文华的背叛。这一背叛掀开了贵州军阀更迭的序幕。

  王文华夺取政权不久,又被袁祖铭赶下台。袁祖铭虽有雄心,却难以抵挡周西成的进攻。周西成上台后,贵州迎来了短暂的平静,但好景不长,李燊和毛光翔的势力很快又掀起了新一轮的争夺战。

  就在这样的乱局中,一个名叫王家烈的年轻军官逐渐崭露头角。王家烈,字绍武,贵州安顺人。他最初只是黔军中的一名普通军官,却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军事才能,在1928年的军阀混战中脱颖而出。

  当时的王家烈担任第25军军长,这支部队虽然装备简陋,但训练有素。1928年,王家烈抓住了一个关键时机。当时贵州省主席周西成正与云南军阀龙云争夺黔西地区的控制权,王家烈巧妙地利用这个机会,联合了几位地方实力派,在一场重要的军事会议上提出了"整军强黔"的主张。

  这个主张得到了贵州各方势力的支持,尤其是当地商会的大力赞同。商会看中了王家烈稳定的作风,认为他能够维护贵州的社会秩序。在各方支持下,王家烈逐步扩充军力,将第25军发展成为一支人数过万的精锐部队。

  1929年春,一场意外的战事让王家烈有了表现的机会。当时云南军阀龙云的部队突然进攻黔西,周西成的部队节节败退。危急时刻,王家烈率25军出击,在威宁一带与云南军展开激战,连续三天的激烈战斗后,成功击退了来犯之敌。

  这场胜利不仅让王家烈在军事上站稳了脚跟,更重要的是赢得了贵州地方势力的信任。1930年,在一次省政府改组中,王家烈被推举为贵州省政府主席,终于坐上了这个权力的顶峰。

  上任伊始,王家烈就展现出了与前任们不同的统治手腕。他一面笼络地方实力派,一面改组黔军,将军队中不听号令的将领逐一清除。在短短几年间,他就将黔军打造成了一支令行禁止的地方武装力量。

  1935年初,贵州战局已确定进入了一个微妙的平衡点。在这片多山的土地上,正在展开一场错综复杂的博弈。红军的长征部队,何应钦的中央势力,以及王家烈的地方军阀力量,每一方都在为自己的目标而谋划。

  红军长征进入贵州时的战略意图十分明确。在湘江战役中损失惨重后,红军主力急需找到一个战略缓冲地带。贵州的地形复杂,山地丘陵众多,很适合游击战术。更重要的是,贵州是通往四川的必经之路。根据当时的军事情报显示,红军的主要目标是与川陕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会合。

  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红军采取了一系列巧妙的战术部署。首先在黔东北地区展开佯攻,制造要在该地区长期驻扎的假象。同时,红军特意在贵州境内放缓行军速度,这一举动不仅给疲惫的部队提供了休整时间,还成功迷惑了军方的战略判断。

  另一方面,何应钦作为贵州籍的中央军高层,对家乡的政治局势始终保持高度关注。早在1934年底,何应钦就开始在贵州布局。他首先安排了一批亲信进入贵州省政府任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他的胞弟何辑五。何辑五被任命为省民政厅长,这一个位置不仅掌管民政,还能监控省财政。

  在人事安排之外,何应钦还通过其在黄埔系统的关系网,在贵州当地培植了一批亲中央的势力。这些人大多是在黄埔军校就读过的贵州籍军官,他们表面上效忠于王家烈,实则听命于何应钦。到1935年初,这些暗线已经渗透到了贵州军政系统的各个层面。

  而薛岳的中央军,则是这场博弈中最具实力的军事力量。薛岳麾下的中央军不仅装备精良,还拥有现代化的通讯设备和完善的后勤保障。与黔军相比,中央军无论是在战斗力还是在组织能力上都有着非常明显优势。

  1935年1月初,薛岳的部队已经在贵州南部集结。表面上,这支部队的任务是追剿红军,但实际上却在暗中观察着贵阳的动向。薛岳采取了一种特殊的部署方式,将部队分散在贵阳周边的各个战略要点,形成了对贵阳的包围之势。

  在这场三方博弈中,各方都展现出了不同的特点。红军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避免与强敌正面交锋;何应钦则通过政治和人事布局,逐步渗透贵州地方政权;薛岳的中央军则以强大的军事实力作为后盾,虎视眈眈地等待时机。

  这种复杂的局面,使得王家烈的处境越发艰难。他的黔军不得不同时应对三个方向的压力:防备随时有可能发动进攻的红军,提防何应钦势力的渗透,还要警惕薛岳中央军的动向。这种多线作战的局面,最终成为了动摇王家烈统治的重要因素。

  1935年1月中旬,贵阳城内表面平静,实则暗流涌动。王家烈与薛岳之间的互动,就是这种复杂局势的最好写照。在一次军事会议上,薛岳特意向王家烈透露了何应钦的一些动向,提醒他要多加防范。这番话在当时看来似乎是出于好意,实则暗藏玄机。

  从1月到2月,薛岳与王家烈有过多次会面。每次会面,薛岳都会提到红军对贵州的威胁,并表示愿意协助黔军共同防御。在一次重要的军事部署会议上,薛岳甚至主动提出要将自己的部队调往贵州西部,声称这样做才能够更好地堵截红军。王家烈对这个提议表示了赞同,并同意薛岳的部队进驻遵义、安顺等重要城市。

  与此同时,何应钦的胞弟何辑五也在贵州政坛上频频活动。作为民政厅长,何辑五开始对省内的人事安排做调整。他先是在各县更换了一批县长,接着又在省府机关中安插了不少亲信。这些人事变动看似例行公事,实则在逐步削弱王家烈的行政权力基础。

  2月初,一个看似普通的场合引起了各方的注意。在贵阳举行的一次军政联席会议上,薛岳突然提议要加强贵州的军事防御工事。他建议在贵阳周边建立一系列防御工事,声称这是为了防备红军可能的进攻。这个提议得到了何辑五的积极响应,而王家烈也不得不表示同意。

  然而,随后的工事建设却暴露出一些微妙之处。这些防御工事的位置和朝向,不但可以用来抵御外来入侵,同样也可拿来控制贵阳城。更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负责修建工事的工程队大多由薛岳的部队提供,这使得中央军对贵阳的军事控制进一步加强。

  2月下旬,形势慢慢的出现新的变化。薛岳的部队在遵义一带与红军发生了几次小规模交火,但战斗的激烈程度远低于预期。有情报显示,薛岳的部队似乎在有意放缓追击红军的步伐。与此同时,他的部队却在贵阳周边的各个战略要地慢慢地增加部署。

  更令人玩味的是,何辑五开始频繁与薛岳会面。在这些会面中,两人经常讨论省内的政务和军事部署问题,而这些本应该由王家烈参与决策的事务,却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私下讨论。

  3月初,一个细节引起了注意。薛岳的部队开始在贵阳城内增设哨卡,理由是加强治安管理。这些哨卡的设置恰好控制了贵阳城的主要交通要道。与此同时,何辑五通过民政厅的名义,开始对省府机关的警卫力量做调整,将一些关键岗位的警卫换成了亲中央的人员。

  这些看似零散的事件,实则都指向一个共同的目标。薛岳和何应钦的势力正在通过军事和行政两个层面,逐步收紧对贵阳的控制。而王家烈此时还在专注于防备红军的威胁,对身边正在发生的这场无声政变却毫无防备。

  1935年3月13日凌晨,贵阳城内一片寂静。这个看似平常的清晨,却是王家烈统治贵州生涯的最后时刻。就在这一天,薛岳发动了一场精心策划的突然行动,彻底改变了贵州的政治格局。

  行动开始于凌晨三点。薛岳的部队分三路同时展开行动:第一路由薛岳亲自指挥,直取省府;第二路封锁贵阳城各个要道;第三路则包围了王家烈的住所。整个行动快速而精准,显然经过了周密的计划。

  在省府大院,早已埋伏的内应迅速控制了警卫部队。当薛岳的部队抵达时,省府大门已经敞开。第一批进入的士兵立即占领了通讯室和电报室,切断了王家烈与外界的联系。与此同时,何辑五带领一批人马,以民政厅的名义接管了省府的各个部门。

  城内的局势在短短两个小时内就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薛岳的部队借着夜色的掩护,迅速控制了贵阳城内的所有战略要点。那些在前期部署的哨卡此时发挥了关键作用,使得王家烈的部队无法有效组织起抵抗。

  当黎明的第一缕阳光照射到贵阳城时,整个城市已经落入了薛岳的掌控之中。王家烈的住所被团团包围,他的亲信和警卫也在这场突袭中被逐一控制。更令人意外的是,一些原本效忠于王家烈的部队指挥官,在关键时刻选择了倒戈。

  上午九点,薛岳在省府大礼堂召开了一个特别会议。会上宣读了一份来自南京的命令,宣布撤销王家烈的职务。何辑五随即宣布接管省府日常事务。整一个完整的过程看似合法有序,实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政变。

  这场行动的成功不仅在于其军事上的突然性,更在于前期的周密准备。通过一系列看似无关的部署,薛岳实际上已经将贵阳城置于一张无形的网中。那些增设的哨卡、调整的警卫、修建的防御工事,都成为了这场行动的重要一环。

  最令人惊讶的是王家烈部下的反应。当得知省府被控制的消息后,驻扎在贵阳周边的黔军各部竟无一响应。这表明薛岳在行动前已经成功瓦解了王家烈的军事指挥系统。那些原本效忠于王家烈的将领,不是被收买,就是被控制。

  到了下午,整个贵阳城的局势已经完全稳定。薛岳立即展开了一系列后续行动:接管军需仓库、控制金库、整编黔军。这些措施都显示出他对这场行动早有周密准备。而何辑五则开始着手处理政府部门的交接工作,确保政府机构能战场运转。

  当天晚上,王家烈被软禁在自己的住所内。这位统治贵州多年的军阀,就这样在一天之内失去了所有权力。整个行动过程中,就没有发生任何,这更加凸显出薛岳行动的精密性和策略性。

  1935年3月14日起,贵州省内开始了一场深入而全面的政治重组。薛岳在控制贵阳后,立即着手对全省范围内的军政体系进行系统性调整。这场调整不仅涉及省级机构,还延伸到了各个地市县。

  首先是军事系统的重组。原黔军各部被打散重编,薛岳将其分别并入中央军各个师。为避免旧部重新聚集,他还特意将一些关系紧密的部队分派到不一样的地区。在遵义、安顺等重要城市,薛岳都派驻了自己的嫡系部队,确保对这些战略要地的绝对控制。

  在政府机构方面,何辑五开展了一场大规模的人事调整。各厅局的主要负责人几乎全部更换,许多原本由王家烈亲信把持的部门被重新任命了领导。尤其是在财政、公安等关键部门,何辑五安排了一批来自南京的干部接管。这些人大多具有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对于提升政府效率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

  3月底,一场针对基层政权的改组开始展开。各县市的行政长官陆续被替换,新任命的官员多为黄埔系统培养的人才。这些新任官员到任后,立即开展了一系列整顿工作。从土地税收到地方治安,从教育改革到基础设施建设,都显示出一种新的治理方向。

  4月初,薛岳开始着手处理王家烈残余势力的问题。对那些主动投诚的旧部,给予适当的安置;对于抵抗到底的,则采取强制措施清除。在处理这样一些问题时,薛岳表现出了相当的政治智慧,既不过分打压,也不轻易放任,维持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同时,一项重要的经济改革开始实施。新政府清查了王家烈时期的财政账目,查获了大量隐匿的公款。这些资金被重新投入到省内的建设中,包括修筑公路、改善城市基础设施等。这些措施在客观上促进了贵州的现代化进程。

  到4月中旬,贵州省的政治格局已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原来的军阀割据体系被打破,代之以一个受中央直接控制的新型政权结构。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行政体系上,还反映在社会各个层面。例如,教育系统开始推行新式教育,传统的私塾逐渐被现代学校取代。

  4月下旬,一个新的省级咨询机构成立。这个机构吸收了一批本地知识分子和开明绅商参与,为省政府的决策提供相关建议。这种做法既保持了对地方事务的了解,又避免了与中央政策产生冲突。

  在司法系统方面,新政府对原有的审判机构进行了改组。一批受过现代法律教育的法官被派往各地,开始推行新的司法制度。这项改革虽然遭到了一些地方势力的,但终究是在全省范围内得到了实施。

  到5月初,贵州省的政治重组基本完成。新的行政体系开始正常运作,军事力量也完成了整编。这场始于突然行动的政治变革,最终以一种相对平稳的方式完成了过渡。贵州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军阀割据的时代随之结束。